新團隊

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

石滬建造方式

石滬建造方式

大多就地取材,在岸邊搬運或斧頭打石,斧頭係代表人出資或由公司購買。基地附近若不夠石材,則用舢舨載運或用廢棄舊棺材板杉木捆成木筏,從它地裝運石材。修建石滬需質量較重的石塊,以玄武岩為優選,或以團塊狀微孔珊瑚白化或的遺骸來建造,其它質量輕、片狀或枝狀的珊瑚只能填補空隙用。 填造石滬的石頭有上百斤重,除奠基或下層的石頭能藉用海水的浮力,能靠個人搬運,其餘常常使用網繩,許多人分工合力才能加以吊到滬堤上。


施工時段
農曆四至五月最為適合,此時東北季風已近尾聲,颱風也不多,潮間帶作業較為穩定。

使用「亂石砌」,為保持堤內外海水的自然交流,堆疊時不能使用石灰等凝固劑,又要牢靠,只能取決於施作者的經驗來完成。一開始石頭不能平放的堆疊上去,要採以站姿嵌砌在下層的兩塊石塊中間;同一層的石塊則盡量犬牙交錯,做出凹突互出的效果;如果石頭的長度能壓住下層兩塊的石塊更好;在堆疊過程中,大的縫隙以硓古石或玄武岩小石填補、塞緊再往上疊,而硓古珊瑚石灰岩具有碳酸鈣,遇酸雨分解成碳酸氫鈣流至岩縫內,還原時具有固結玄武岩的作用;最後滬堤須逐層向內縮減,到最上第二層時,須使用「反嘴」,即嵌砌的石塊斜度要加大3545度,以便最上層的「面」能以大於45度角插至石縫中,增加滬堤的密實度與方便行走。反嘴和面做得好的滬堤,有左右兩側向中間相互推擠的作用力,才能有效阻檔海浪的衝擊。 每口石滬須配合當地的環境來修建,海域的地形、底質、海水的流向、風浪的大小等,依據這些來調整石滬的位置、構造、開口的方向、堤滬的寬窄、高低等。 滬堤的坡度,減低海浪的衝擊;左右兩側的伸腳弧度,降低魚群入滬後轉向游出滬堤外的機率,就靠建滬人的觀察與經驗。


填滬順序
先滬房,每位股東在水位較深處共同出工,順便填築滬門與魚井。
最後伸腳每人根據股份數,分成若干由股東自己負責;每段長度還要依造海水深度來決定長短,愈深的集魚多分得長度就較短。

修滬
代表人召集各股股東,依滬簿上規定的契約修復石滬。凡集合地點、修復日期、出工時間、出工入口、缺席罰責、祭拜事宜、網位等各項,均有詳文明細規定。

順序
石滬建成後,各股股東經由協商或「抽鬮」來決定巡滬的順序。「抽鬮」的排序僅有大股份的巡滬時間表,若大股份下有若干小股,則一起巡或再排順序。當日輪到巡滬的股東便是「滬主」,可獨享捕魚的權利。

時機
每月的潮汐週期中以農曆的二十八日至隔月初四,十二日至十八日這段期間大潮為佳。
通常每天海水有兩次漲退潮的週期,但每月初十、二十五這兩天例外,因第二次退潮時間已過午夜十二點,巡滬權屬於隔日的滬主,這兩日只能巡滬只能巡白天的一次退潮。

漁獲分配
滬主的捕魚權具有獨佔性的,滬主還沒到場時,其它人會給予尊重不進到石滬裡,須等到海水即將漲潮時而滬主還沒出現,才可以進到石滬抓魚。不同的石滬類型、漁獲裡,捕魚權有不同的規範。
  在有滬房的石滬裡,滬房是滬主專用的捕魚區,由滬主先拖過13次網以後,其它人才可以進去捉。滬主通常會請一些人幫忙拉網,漁穫由滬主先分一半,另一半再由包括滬主本身及幫忙的人手平分。
  有滬牙的石滬,須等滬主至專有的滬牙開始捕丁香、白鱙仔了,其它股東才能去使用自己分配到的滬牙,其它的大魚還是屬於滬主。
  沒有滬牙的石滬,多建築在淺海地區,只要滬主在場,其它人就可以進去抓魚;但抓到的大魚必須交給滬主,而小魚也須經滬主的同意才能帶回。



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圖片來源:吉貝石滬文化館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